2016年6月1日

黑冠麻鷺寶寶落難記 文:烏頭翁 攝影:大鳳蝶 朱槿



        有一天,校園中出現了一隻鳥,張著嘴巴,挺著尖嘴,像是拉滿的弓,弦上的箭,好像隨時會對靠近的兩隻腳動物猛啄。但它頭上稀疏的白色「頭髮」,看起來卻有些年紀的感覺(備註一)。
        

        有人說,這鳥好大,是一隻「大鳥」;有人說,這鳥好老,應該是隻「老鳥」。這隻鳥壓低身體走來走去,有時候鑽進灌木叢,有時又拉長脖子,好像在找甚麼,看起來很無助。

         散步運動的老爺爺發現了它,而傍晚到學校騎車的小朋友也注意到這隻奇怪的鳥:這鳥怎麼不飛了呢?

         小朋友跟著「大鳥」。大鳥走一步,小朋友也跟著走一步。大鳥停下來,小朋友也停下來。大鳥走著、小孩子跟著....小孩子跟著,大鳥又走著....。小朋友說:「這隻白頭髮的老爺爺鳥,好像在跟我玩「紅綠燈」啊!


        怪鳥出現在圖書館旁邊草皮,很快引起學生們的注意。有人說:「這不是大鳥,也不是老鳥,它是一隻還不會飛的小鳥啊!」

        「這種鳥很像是那種喜歡在草皮上玩『一二三木頭人』的黑冠麻鷺!鳥爸爸鳥媽媽最近在大樹上築巢呢!」有一個學生說。

         「是不是常常在草地上跟蚯蚓拔河的那種鳥啊?」站旁邊的同學說
 

         騎著單車經過的學生們擔心「小小鳥」在草地上和馬路上走來走去會被撞到;也擔心「看起來很老的小小鳥」會肚子餓,趕緊通報學校的駐衛警,抓起來移到安全的籠子裡。

    「抓到了!可是要抓到哪裡去呢?」校警說。

     「幼兒園的老師很關心生態,聽說是荒野保護協會的解說員,我們去找她們幫忙好了」中隊長說。

       大鳳蝶老師和朱槿老師商量了一下,她們想這麼大隻的鳥裝在透空的鐵籠子裡面,有可能受到驚嚇而受傷,趕快打電話給喜歡賞鳥的朋友討論。她們決定先幫大鳥換到紙箱子,給它一些水喝,再遮蔽光線,讓它安心一點。朱槿老師還為鳥寶寶找了幾隻蚯蚓,招待它補充一下體力,接著打電話給野鳥學會的救傷志工通報,看要怎麼幫助這隻落巢的「小黑冠麻鷺」。

         野鳥學會救傷志工透過電話,了解黑冠麻鷺的狀況:羽毛生長狀況、翅膀有沒有「一高一低」、有沒有明顯外傷?活動力怎麼樣?野鳥救傷志工陳老師說:「聽起來沒有受傷,活動力也還不錯,最好是直接放回巢裡!」


「野鳥學會救傷志工說,最好放回巢裡?」
「鳥巢大約有三四層樓高,樹幹又那麼細!怎麼可能放回去?」
「攀樹也沒辦法上去啊!有沒有升降機.....」三個荒野解說員午休時間聚在一起商量。

突然,鳥巢裡有動靜,巢裡的鳥拉長脖子,拍動翅膀。鳥媽媽站在旁邊的大樹,準備回來餵鳥寶寶了!餵完之後,又振翅飛到草地上。

「鳥媽媽又去草地覓食了!鳥會志工說要放回巢裡比較好,可是這巢的位置這麼高,放不回去啊!」

「不然,我們把鳥寶寶放到鳥媽媽附近,看她有甚麼反應!不知道會不會餵她!」


        鳥寶寶回到草地立刻壓低身子潛行,好像沒有看到鳥媽媽。而一旁的鳥媽媽似乎愣了一下,但又立刻專心找蚯蚓!


      鳥寶寶在草地上走著走著,突然看到了一棵樹,它停下腳步了。

      鳥寶寶在草地上走著走著,跳上一棵樹,觀察著這片陌生的草地。


鳥寶寶看到鳥媽媽完全沒有特別的反應,讓我們很意外,也逼著我們開始想該怎麼辦才好。
黑冠麻鷺寶寶的飛行能力顯然還不行,也沒有覓食的跡象,要讓它活下來,只有帶它回到巢樹,然後期待著鳥媽媽願意重新接納它。

跟在鳥寶寶後面,護送它回到出生的大樹下,心中不免有些疑惑:剛剛那隻成鳥真的是它的媽媽嗎?再次打電話跟救傷志工確認幼鳥的狀況,然後諮詢護送她回巢的方法。
   

救傷志工說,如果可以放回巢最好,如果不行就放到樹上。說來容易.....可是這樹好高啊!荒野志工抱著姑且一試的心情,用箱子把鳥送到樹上。神奇的是鳥寶寶發揮求生的本能,不斷振翅往高處攀爬。在我們的鼓勵下,鳥寶寶移動了快兩公尺,但是卻卡住了!

「果然要用拖把啊!」烏頭翁連忙找來拖把,幫助黑冠麻鷺寶寶更上一層樓。鳥寶寶驚魂未定,站在拖把上休息,最後又往上爬了一點,總算達成預計的目標。

鳥寶寶回家了!雖然不知道接下來鳥媽媽會不會再接手餵食,但我們已經盡力了!祝福你順利長大!

備註一:黑冠麻鷺幼鳥只有在箱子裡時基於防衛本能,作勢要啄人。在草地上的時候,其實很低調害羞。




鳥類救傷觀念
野鳥落巢的原因:野鳥在春夏之交繁殖期,容易在大雨過後、颱風、修剪樹木或是食物不足等原因落巢。

落巢鳥類處理:落巢幼鳥,最好的處理方式是協助它回到原來的巢,繼續由親鳥照顧。親鳥是照顧幼鳥最佳的方案,因此非必要,如巢樹遭到砍伐,絕對不要將雛鳥帶離現場。如果幼鳥羽毛已經長成,開始學飛,則可以將亞成鳥放到樹幹上。

傷病鳥類處理:如果鳥類出現翅膀不對稱垂落等現象,或是有明顯外傷,請電話聯繫野鳥救傷單位,請求協助。

注意:野鳥基於防衛的本能,會用啄的或是抓的方式保護自己,也會振翅企圖逃跑。因此移動時,請找布包裹。一方便保護自己免於被抓傷啄傷,另外也是避免傷鳥在掙扎時受傷。
心理建設鳥類落巢的原因很多,有可能因為食物來源不足,或是生病,天氣惡劣等。如果送它回家後仍然多次落巢,有可能是病弱遭到棄養。


鳥類救傷單位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桃園市政府農業局植物保護科 03-3329182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桃園市野鳥學會救傷專線   0978-103315

野鳥救傷相關資訊連結
繁殖季節請勿撿拾雛鳥

全國野鳥救傷資訊整理

台北鳥會:雛鳥救傷

台北鳥會整理的救傷站資料含救傷觀念(以台北新北為主)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